云南昆明康辉旅行社有限公司欢迎您
您现在的位置: 昆明康辉旅行社官网 >> 走进云南 >> 古碑名塔 >> 正文
西南联大纪念碑【字体:
西南联大纪念碑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03-05
云南师范大学东北侧,绿树环合之中,有一座“一二·一” 烈士墓,其中安息着为民主献身的四烈士。墓西,耸立着一块由著名学者冯友兰撰文、闻一多篆额、罗庸书丹的中国一代名校——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碑座呈圆拱状,高达l丈5尺,宽8尺,中嵌石碑,碑镌千字之文,记述着西南联大的创建历史和校风校典,是中国革命史、教育史上的一块丰碑。多少年来,千百位昔日是联大学生、今日为海内外著名专家学者的人士络绎不绝前来参拜此碑,追抚往日联大的校园生活,缅怀先师们对自己的教诲。
   碑文叙道,1937年“七·七”芦沟桥一声炮响,拉开了抗日战争的序幕。日寇南侵,平津告急,北大、清华、南开三大名校奉命迁往湖南,在长沙组成临时大学,校务由原三校校长蒋梦麟、 梅贻琦、张柏苔主持,于当年11月1日上课。后来局势日艰,上海、南京相继沦入敌手,武汉震动,临时大学正式迁往云南。数百名师生分批南行,多数师生步行3000里,部分师生乘车船,有的更绕道香港,由港经越南入昆明,历经两个多月的艰苦跋涉,1938年初夏抵昆明,更名“西南联合大学”,于5月4日上课。学校分设理工学院,址在昆明;设文法学院,址在蒙自;同年冬,增设师范学院。一学期后,文法学院迂回昆明。1946年5月4日联大结束,三校迁返平津,历时整整8年。
  三校均富于爱国主义传统,师生中不少人曾参与五四运动和“一二·九”运动,他们在辗转千里南下过程中,更目击山河破碎,强敌侵虏,面临亡国的危难,愈加激发起满腔爱国热情,因而联大校内,爱国家、争民主、争自由的思想空前活跃。1943年曾举行盛大的“五四纪念周”,面对反动政府和军警特宪的压制与迫害,带头发起震动全国的“一二·一”爱国学生运动,一时之间,以联大为首,昆明成为全中国的“民主堡垒”。
  联大荟萃北大、清华、南开三大名校的精英,开创了中国教育史上最辉煌灿烂的一页,当时中国最有成就的学者、专家、教授,几乎集于一园,名学者、名教授,各展其才,培养出中国近当代最著名的人才。联大校风,以“五四”以来蔡元培先生倡导的“兼容并包”为旗帜,提倡学术民主,因而校内学术团体林立,壁报众多,大鸣大放,相互切磋,气氛活跃,培养了一大批富有创造精神和深厚学术功底的学子。联大8年,正式毕业学生2删余人,曾在联大学习过的学生五六千人,其中不少人已成为当今中国和国际声望卓著的专家学者,如杨振宁博士等。
  1945年,抗日战争以日本帝国主义投降而结束。1946年,联大鉴于已完成历史使命,决定撤销,北大、清华、南开三校恢复并迁返北方。8年艰苦卓绝的奋斗,已使三校“为一体,如胶结;同艰难,共欢悦”。为纪念这可歌可泣的光辉历程,校方决定勒石立碑,“以此石,象坚节,纪嘉庆,告来哲”。
  《西南联大纪念碑》已在原联大校址(今云南师范大学的校园里)站立了半个多世纪,它向中国和世界的所有人讲述着联大这所业已不存,但精神永在的大学,有过何等辉煌的业绩,它那光荣奋斗的传统,优良卓越的学风,精深博大的学术,深印在云南和全国人民心中。1998年,是联大成立60周年的日子,在校庆那天,来自海内外的数千名白发苍苍的老联大人,白干里万里之外赶来,在这块历史的丰碑前,用颤抖的声音又唱起了那首联大校歌:“……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须人杰……”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