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宗海,古称“大泽”、奕休湖,明朝时又称明湖。据史料记载,阳宗海是以驻地而得名的:南诏大理国时期设三十七部,明湖一带为强宗部,南宁宝佑四年(公元1256年)设强宗千户所。后强宗讹为阳宗,故名阳宗海。元代称阳宗为“大池”,池旁有温泉,故又名“汤池”阳宗海景色秀丽,碧波粼粼,湖水清澈,深碧如明镜。沿湖岩壑嶙峋,陡绝峻美,据《澄江府志》记载:“此湖每遇晴空,云敛静影澄碧,渔歌互答,帆船往来宛若画图,景谓“明湖澄碧”,为明、清时阳宗县的四景之一。”
阳宗海位于东经102°5′一103°02′,北纬24°51′—24°58′之间,地跨宜良、呈贡、澄江3县,位于澄江阳宗区北部,与宜良、呈贡两县接界,距阳宗城约4公里,为3县所有。
阳宗海形状像一只鞋,两头宽,中部略窄,南北长12.7公里,东西平均宽2.5公里。阳宗海湖面水位1770.46米时,湖面积31.9平方公里,总库容6.16亿立方米。当水位降至1768.35米时,湖水面积29.65平方公里,库容约5.42亿立方米。流域面积192平方公里(汤池水文站以上),径流区多年年平均产水量0.36亿立方米;引摆衣河水多年平均o.2亿立方米;平均年来水量o.56亿立方米。属于昆明市境内的水面面积约20平方公里(其中宜良县14平方公里,呈贡县6平方公里),在阳宗区的海域面积为12.07平方公里,湖岸线长约34公里,总蓄水量达6.02亿立方米,最大水深30米,平均水深20米,次于抚仙湖和滇西北的泸沽湖,为我省第三深水湖泊。年平均水温17.7℃,1月平均水温9.8℃,8月平均水温23.9℃,水质清澈。
阳宗海属断陷构造湖泊,处于小江断裂地带,是由于地面断裂的强烈发育而形成的地堑式断陷湖泊。随着构造断陷的演变,先形成阳宗、汤池整个断陷盆地,在盆地基础上发育成构造湖。湖岸较平直,湖底不平,均有岩洞暗礁。水色碧绿,透明度大,周内陆淡水湖泊。阳宗海的湖水,除雨季汇积外,主要来源于阳宗区的阳宗大河、石渣河及宜良1960年改道归入的摆衣河等,该湖原无出水口,明洪武二十一年(公元1388年),西平侯休英派了15000名士兵,由王俊指挥,用两年多时间,开挖了一条汤池渠,引海水灌溉农田,从此,阳宗海有了出水口,湖水由东北侧的宜良池出口,流经宜良坝子汇入南盘江,归于南海。阳宗海正北约6公里为乌纳山脉的主峰老爷山,海拔2730米,是宜良县的最高峰。西岸为乌纳山余脉。最北的向阳山高程2523.4米,往南的马头山高程2242米;平坡头高程1991米,4、庙山高程1M5米,官山高程1885米,大官高程19如米。东岸的迎仙底高程1874米,往南的花树龙西南峰高程1994米,黑龙山高程2111米,大凹子高程2184米,黑脊梁子高程2268.1米,塘老爷坟高程2407.8米。南面的阳宗坝子向北倾斜,水皆流向阳宗海。北面汤池坝子走马坪后面的老红山高程1890.2米,姜家山高程l 967米。老红山、姜家山背后有昆河铁路通过。由于阳宗海系高原断陷湖泊,东西两岸,山势陡绝,南北两岸较平坦,土地肥沃,宜于发展农业生产。
阳宗海湖内盛产出名的金线鱼,还产鲤鱼、青鱼、白鱼、杆鱼等十余种经济鱼类。阳宗海沿湖除盛产粮食外,在宜良县内煤储量相当丰富,是我省滇中较大的燃料基地,随着地下煤的开采、利用,发电、冶炼等一些工矿企业在沿湖相继出现。
在距阳宗海出水口500米处,有汤池温泉。温泉为高温硫磺泉,水温达邱—72℃,水热如汤,故名“汤池”。在约0.5平方公里范围内即出露10余处,主要有火龙井,大、小热水塘,仙人塘等。明代时已在此地进行开发,原名火龙泉。汤池温泉原建有浴池两处,每天可入浴近干人。近年来,改建成涌金泉旅游度假村,村内遍植鲜花,广置彩棚,培植草地。游人来到这里,只见各种鲜花竞相开放,姹紫嫣红;各色彩棚在阳光下艳丽夺目,熠熠生辉,鲜花争奇斗研;温泉游泳池边芳草萋萋,一片青绿。即使在冬季,由于昆明地区的气候优势,这里仍然满目青翠,池水温度保持在35——40℃,使人感受到春意融融、春暖花开的春的气息。
现在的阳宗海湖畔,呈现着一片欣欣向荣的繁荣景象。阳宗海西距昆明34公里,东至路南石林50公里,湖北面有汤池温泉,安(宁)石(林)高等级公路沿湖西侧和北侧通过,交通十分便利。这里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如春,阳光山色,秀丽宜人。湖水深处湛蓝澄碧,浅处清澈见底,历来有“明湖澄碧”的美誉,是昆明及附近居民经常游览的风景名胜区,也成为极具开发潜力的旅游景区。l四2年,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在这里建立首家省级旅游度假区,按照旅游度假区规划,阳宗海将建成以度假区及国际高尔夫球场为主体、以周围众多的旅游景点为依托,融旅游、观光、娱乐、度假为一体的国际化高标准的旅游度假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