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昆明康辉旅行社有限公司欢迎您
您现在的位置: 昆明康辉旅行社官网 >> 云南旅游攻略 >> 怒江旅游 >> 怒江游记 >> 正文
兰坪普米族三喜【字体:
兰坪普米族三喜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互联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08-24

  三江开门

  2002年1月18日上午,罗古箐,三江开门

  云南山高水长,山因水秀,水因山活。全省奔流着311条较大的河流,连着一条条小河流。600多条大小河流,若银蛇,似飘带,在崇山峻岭间蜿蜒。这些河流的干流在北部或西北部时,从北向南流动,到了北纬25度附近开始散开,分别向东、向南流去。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条大江像三条巨龙,在滇西北横断山区内,互相靠近,平行南下。间距最近的地方仅有76公里,形成了举世无双的“三江并流”奇观。

  在兰坪长达60余千米的地方,西面是欢腾的澜沧江、怒江,东北面是浩荡的金沙江,蔚为壮观。到丽江石鼓镇,金沙江猛然掉头北走再向东流去,澜沧江、怒江继续南流,兰坪恰似“三江并流”之门。关于三江,普米族有一个美丽的传说:三条江原是青藏高原“高山之神的三姊妹,结伴欲往大海观景,于是并肩南行。中途发生分歧,于是大姐转向东方去了东海,二姐南行到了南海,三妹偏要向西南,到了安达
曼海。

  在老君山西面垭口,普米族兄弟姐妹们身着节日盛装,吹响过山号,敲起鼓,打起锣,载歌载舞,开启三江之门。山边路旁,立起一块刻写着“三江之门”的巨石;来自三江并流最南端的大羊场高原牧场的普米族男女,手捧甘甜的米酒,唱着动听的歌,向八方的来客献上“团结酒”。随着三江之门的开启,兰坪县建设“三江之门民族文化生态园”的序幕也徐徐拉开。

百年祭祀

  1月18日下午,罗古箐,百年祭神山。

  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普米族的宗教对他们的精神生活和社会习俗,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神山祭祀是宗教文化最典型的表现形式。

  普米族的神山祭祀仪式有两种,一是私祭,一是公祭。私祭就是各个家庭宗族自己组织的祭祀活动,祭祀时间不固定,较为随意,次数频繁。公祭庄严而隆重,仪式在神山林举行。此赴兰坪,有幸亲历普米族百年未能进行的神山大祭。

  祭祀活动在神山老君山下的情人坝举行。驱车越过“三江之门”,北行约两公里,便到达罗古箐村。眼前呈现一幅风光画卷:虽是隆冬时节,但一块巨大的草坪却绿草茵茵,与北面的河流、四周连绵的群山、茂密的参天大树相映衬,令人心旷神怡。这便是著名的情人坝。

  情人坝因草甸中间有两株高矗的大树而得名。情人树南面,普米族兄弟搭起了祭祀台。台四周木柱上,五额六色的旗子和条状的旗幡迎风飘舞。身着节日盛装的普米族男子腰佩长刀剽悍威武这;女子着白长裙配彩色上衣,头顶花巾帕,像一朵朵盛开的山花。从云南宁蒗、永胜、维西、丽江以及专程从北京、昆明等地赶来的普米族兄弟代表,聚集到这里参加祭祀活动。

  阳光过山林,草甸披金辉。庄严而隆重的神山祭祀活动开始了。“汗归”(神职人员、主祭师)手拿法器,念诵祭文。与此同时,乐队吹响牛角号,敲起皮鼓、铜锣、铜铃铛。古老而又动听的乐曲在山谷间回荡。汗归吟诵的祭文大意是:“在日出洁白的东方,在发白光的南方,在发红光的西方,在发金光的中央,我们神山下的普米弟兄和各族朋友们,在辛己年里,在腊月初六这一天,在吉祥的年辰、吉祥的月辰
里、吉祥的日子里、在老君山庇佑下,把所有的阴气、秽气、霉气都洗干净……”,在祭师的吟诵声中,一位普米族领导干部介绍,与青山共存共荣,是普米族文化的底蕴。青山、绿水是普米族亘古至今的伴侣,是生活的全部,是赖以生存的财富。他们从山林中得到盖房的竹木、治病的神草、鲜美的野菜、甘甜的山泉。因此,千百年来,普米族视老君山为神山,逢年过节都要祭祀神山,表达对神山的敬畏和崇拜。千
百年依山靠山的普米族,总结出了这样的质朴之理:先有树,后有水,才有人的发展。呵护山,才能保住树,才能保住水,人才能继续发展。这一生态文化的原动力是“万物有灵”的自然崇拜。吟诵完毕,剽悍的普米族汉子手举利刃,把捆绑在木杆上的两头牛、两只羊、两只大公鸡杀死,将其头供在祭台上。其余祭师跟随汗归边吟诵,边围着祭台旋转,诵以祈祷。待念经告一段落,将剩余的牛、羊、鸡砍成小块,放进祭坛旁准备好的大锅里煮熟,当作神山所赐的食物,共同分享。吃了神山所赐之物,可保当年健康平安、吉祥如意……

700年一聚


  1月18日晚,罗古箐,“吾昔节”。

  祭祀完毕,来宾们被分散到罗古箐村普米族家中一起吃年饭,欢度“吾昔节”。

  历史变迁,普米族已经有整整七百年没有全族人共度传统年节“吾昔节”了。因此2002年1月18日的这个“吾昔节” ,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普米族人家倾尽所有,准备了最丰盛的年夜饭,款待骨肉同胞和远方的客人。

  七百年的岁月,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一瞬间,七百年,越过了三十几代普米人的等待,相聚的幸福,百感交集的泪水,彻夜不停的歌声永远不愿歇息的舞步,在老君山下,在夜的篝火中交织着,组成了普米族人七百年相聚的感人画卷。

  2002年1月18日,普米人记住了这一特别的日子,几十位摄影师用镜头定格了这个在普米族历史上具有非常意义的日子。

兰坪:普米族的家园

  在云南西北苍茫起伏的高原上。在碧罗雪山之麓、澜沧江畔,有一片富饶而美丽的土地,那就是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其东邻大理、丽江,北界迪庆,南望保山、西通缅甸。西汉时,兰坪属益州郡比苏县,东汉改属永昌郡。东晋时期、兰坪划属西河阳郡、亦称为“芘苏县” (即比苏)、隋代隶于姚州都督府,称为眉邓州,南诏、大理国时期属剑川节度。元明清三代均称兰坪为兰州、属丽江管辖。民国初年改称“兰坪县”。解放初期仍属丽江地区管辖。1956年以后划归怒
江州,历史上,兰坪曾是“滇西北各民族南北大碰撞和东西文融的交汇点”、是许多民族的发祥地。13世纪以后,普米族的先民来到了这里、并逐渐发展、壮大起来,成为这里的一个世居民族。

  兰坪县是全国最大的普米族聚居区。到2000年,普米族总人口为32000多人,其中仅兰坪一县就有13000余人,将近总人口的二分之一。

  普米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源于甘青高原的古羌人。春秋战国时期,古羌人大批向南迁徒、两汉时广泛分布在川西山区,隋唐时期继续南迁至川滇交界地带。元朝以后,普米先民大批进入云南、他们沿今天云南宁蒗、永胜、丽江一线继续向西迁移、最后到达今天的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和迪庆藏族自治州境内,并聚居于怒江州的兰坪县和迪庆州的维西县一带、其中以兰坪最为集中。普米族迁到兰坪一带以后、完全定居下来,世代在这里生息繁衍、而兰坪也成为普米族安居乐业的家园。游历了西部广大空间的普米族,先后融合了黄土高原文化、青藏高原文化、巴蜀文化和康巴文化、丰富了本民族的原创文化、形成了普米族“山岳生态文化”体系。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