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
白马雪山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03-15 17:06:17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
|
|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始建于1983年,1988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原面积为190144公顷,2000年经国务院批准将保护区南部毗邻的德钦县施坝,各么茸和维西(县)萨马阁林区扩进保护区,面积增大为281640公顷。为我国现有面积最大的以保护滇金丝猴及其栖息的冷杉林环境为主要保护对象的国家级野生动物类别,野生动物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其它保护对象有云豹、黑鹳、金雕等多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光叶珙桐、云南红豆杉、玉龙蕨等多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中国西南山地或云南省特有的多种冷杉属、云杉属和落叶松属树种,以及高山地区从海拔5429米的主峰至金沙江河谷,相对高差近3500米的山地植被垂直带谱。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原为正科级单位,现已升格为正处级单位,下设德钦管理分局和维西分局。 地质构造 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在地质构造上处于欧亚板块与印度板块之间的碰撞地带和缝合线附近。地质构造复杂,近代新构造运动十分活跃。由于两大板块的长期碰撞与挤压作用,不断出现地壳抬升、褶皱、断裂活动,并拌有岩浆的侵入,喷出和产出区域变质,热力变质等现象。出露有砂岩、页岩、砾岩、石灰岩等沉积岩,还有酸性、中性、基性的侵入岩和喷出岩等多种岩浆岩。还出露有基性玄武岩、超基性橄榄岩、辉长岩、闪长岩和闪长斑岩。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演化过程中,形成了山地地貌、河谷地貌、冰川冻土带地貌类型。其特征是雄伟陡峭的高山和极高山、冰川和冻土地貌发育,缺少盆地和河谷平原,山势分水岭向两侧呈阶梯状下降。记录反映了地质史上强烈的地壳变形和抬升形成的特殊地质构造过程,是反映地球地质演化历史重大事件的关键地区之一。 植被 由于独特的地理区位和季风气候的影响,造就了白马雪山极高度的生物多样性。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植被呈明显垂直分布,形成了壮观的垂直带谱,有7个植被型、11个植被亚型和37个群系。高山亚高山的特殊地理环境,孕育了丰富的森林资源,森林面积有131306公顷,森林植被覆盖率为62.8%,林地林木蓄积为4157.8万立方米。 森林类型,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森林类型有寒温性针叶林、寒温性阔叶林、温凉性针叶林、温凉性阔叶林、暖性针叶林和暖性阔叶林。其中寒温性针叶林是主休,是经过长期自然演变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森林。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具有原始森林面积大、寒温性树木种类多、森林生态系统完整、森林植被垂直分布明显、森林生物量大的特点。 植物 滇西北横断山区的特殊地理环境,素以植物种类丰富而著称,被植物学家们称为“北温带植物区系的摇篮。”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处在横断山区腹地东侧,“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的核心区,呈南北走向的高山大川,在漫长的地史演化过程中,温性成份的植物种类,有些沿山脊南移,热性成分的植物种类,有些沿河谷北上,一些植物种类在迁徙中,对新环境的适应、分化和衍变,形成了复杂的区系组合和混杂交汇现象。 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内,已知有天然分布的维管束植物1835种,隶属于167科,627属;有菌类植物7科,8属,9种;地衣类植物2科,2属,2种;苔藓类植物10科,12属,12种。 据《云南树木图志》记载,我国有冷杉属植物21种和3变种,云南省有冷杉属植物5种和2变种。而白马雪山保护区却蕴藏有4种和2变种的冷杉属植物,即中甸冷杉、长苞冷杉、川滇冷杉、苍山冷杉、急尖长苞冷杉(长苞冷杉的变种,又称乌蒙冷杉)、云南黄果冷杉(黄果冷杉的变种,又称澜沧冷杉),此外,还有三种云杉属植物(丽江云杉、林芒云杉、油麦吊云杉)和2种落叶松属植物(大果红杉、怒江落叶松),使这里成为我国西南地区高山寒温性树种的荟萃之地。保护区植物种类丰富表现的另一方面是亚高山灌丛和草甸中的植物更为绚丽多彩。据初步统计,这里有菊种植物153种,杜鹃花科、石楠科,植物92种,毛莨科植物103种,蔷薇科植物86种,唇形花科植物59种,兰科植物56种,每到春末夏初,高山冰雪消融,群芳荟萃,山花烂漫,花潮如火如荼、景色绮丽,充分显示着保护区植物种类的丰富,其中不乏奇花异卉。 这里也是一个巨大的物种基因库,除森林外,有药用植物约375种,隶属101科,232属。其中不含珍稀名贵的种类,如冬虫夏草、胡黄连、贝母、珠参、雪莲花、雪茶等。不仅有亚热带、温带和寒温带地区的药用植物,而且还保存了许多珍稀特有药用植物。由此可见,保护区内药用植物种类分布的多样性。野生花卉植物种类更是名目繁多,已知的有724种,隶属于81科,223属,其中龙胆、报春、绿绒蒿、半截化、百合、马先蒿和杜鹃等云南名花,更是引人注目。 滇西北的横断山区,因地史变迁引起植物种系的分化和繁衍成为我国植物特有种最富集的地区,根据统计分析,保护区内特有植物共有883种,占保护区内种子植物总数的51.8%,在其它地区是极为罕见的。 [知识库] 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3种 属国家Ⅰ级保护植物的有4种:即玉龙蕨、独叶草、云南红豆杉、光叶珙桐; 属国家Ⅱ级保护植物的有9种:虫草、松口蘑(松茸)、金铁锁、澜沧黄杉、油麦吊杉、云南榧树、秃杉(台湾杉)、胡黄连、山莨菪。 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拥有国家珍稀濒危植物18种: 属Ⅰ级珍稀濒危植物的有1种:即秃杉(台湾杉); 属Ⅱ级珍稀濒危植物4种:玉龙蕨、光叶珙桐、金铁锁、澜沧黄杉。 属Ⅲ级珍稀濒危植物13种:云南榧树、胡黄莲、长苞冷杉、短柄乌头、华榛、领春木、棕背杜鹃、似血杜鹃、硫磺杜鹃、黄牡丹、桃儿七、延龄草、天麻。 动物 白马雪山茂密的山地森林环境给野生动物栖息提供了最佳场所。尤其是兽类和鸟类的野生种类,更是它们生息和繁衍的天堂。保护区内的野生哺乳类动物已知有9目24种,69属,98种。由于保护区内峡谷相对高差一般均在3000米以上,因此,在不同海拔高度上形成了非常明显的自然植被的景观垂直带,随之野生动物因生境的变化,也形成了明显的垂直分布。 [知识库] 白马雪山哺乳动物及鸟类动物的垂直分布的概况 ——海拔2000~2800米的暖河谷稀疏灌丛草坡生境记录的哺乳动物约有21种,鸟类动物88种。如北树鼩、大灵猫、小灵猫、雉鸡、大山雀等。 ——海拔2800—3200米的中山云南松与落叶阔叶林生境记录的哺乳动物约有70种,鸟类动物147种,如金猫、云豹、水鹿、猪獾、白腹锦鸡、山斑鸠等。 ——海拔3200—4000米的亚高山暗针叶林带生境记录的动物约有哺乳动物85种,鸟类动物100种,如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滇金丝猴等,是保护区动物种类的精华所在,其它有藏马鸡、红暖角雉等。 ——4000—4500米的高山灌丛、流石滩生境记录的鸟类动物68种,哺乳动物仅14种,因寒冷多风,霜冻严重,常年积雪,生存的多为喜玛拉雅特有种和古北界泛布种,如旱獭、雪豹、岩羊、榛鸡、雪鹑等。 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国家重点保护动物 属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兽类7种——滇金丝猴、雪豹、金钱豹、云豹、熊猴、林麝、高山麝。 鸟类8种——黑鹳、金雕、胡兀鹫、绿孔雀、黑颈长尾雉、黑颈鹤、斑尾榛鸡、雉鹑。 属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兽类16种——猕猴、穿山甲、豺、黑熊、棕熊、小熊猫、石貂、水獭、斑灵狸、大灵猫、小灵猫、金猫、猞猁、鬣羚、斑羚、岩羊等。 鸟类20种——松雀鹰、雀鹰、高山鹰雕、普通鹫、高山兀鹫、毛脚鹫、红隼、淡腹雪鸡、血雉、红腹角雉、藏马鸡、勺鸡、白腹锦鸡、灰鹤、楔尾绿鸠、大紫胸鹦鹉、雕鸮、灰林鸮、白腹黑啄木鸟、鸢。 地质地貌 |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